中國致公黨
2017-03-01 22:10:00
中國致公黨,中國民主黨派之一,簡稱致公黨。前身是由華僑社團——“美洲洪門致公堂”發(fā)起的洪門(又稱紅幫、天地會、三點會、三合會)組建的海外組織,旨在維護維華僑的正當權益,關注民族的獨立和祖國富強。于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。
中國致公黨是由歸僑﹑僑眷和與海外有聯系的代表性人士﹑專家學者組成﹑具有政治聯盟特點﹑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﹐是與執(zhí)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。
中國致公黨,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政治體制內,執(zhí)政黨中國共產黨所認可的八個“民主黨派”之一,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政黨。致公黨的成員,主要以歸僑、僑眷為主;現有成員約4萬人。
組織機構
致公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。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1次,必要時可提前或延期。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常務委員會主持中央日常工作。中央委員會下設組織部、宣傳部、聯絡部和華僑工作委員會、婦女工作委員會等工作部門。地方組織的領導機關是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和由它產生的委員會?;鶎咏M織是支部。到1990年底,致公黨在歸僑、僑眷比較集中的15個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;成員有1萬余人,致公黨黨員有504人被選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1300多人擔任各級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。還有一些黨員在地方各級政府中任職,有的被聘為特邀監(jiān)察員
發(fā)展歷史
1904年,孫中山加入致公黨后,對致公堂進行了改革整頓,使致公黨走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。
1923年,10月10日致公黨總部在舊金山召開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,由舊金山洪門致公黨發(fā)起,決定組織致公黨,通過《黨綱草案》,成立了籌備委員會。
抗日戰(zhàn)爭開始后,致公黨號召廣大黨員投身抗日,積極支援祖國的抗日戰(zhàn)爭。1947年5月,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,進行改組,從此走上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,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立新中國,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(yè),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(yè)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中國致公黨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為基本準則,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。長期以來,致公黨作為參政黨,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,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致公黨參加國家政權,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,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以及方針、政策、法律、法規(guī)的制定執(zhí)行;積極發(fā)揮民主監(jiān)督作用,為國家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作出貢獻;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,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,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努力;維護歸僑、僑眷的合法權益以及海外僑胞的正當權益,積極向政府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合理要求;積極開展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的聯誼活動,廣交朋友,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(yè)。同時,做好經濟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引進工作,開展對外友好和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,以促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。
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致公黨充分發(fā)揮與海外聯系廣泛的優(yōu)勢,積極、主動地開展多層次、多渠道、多領域的對外聯誼工作。通過互訪及其他形式的交流,廣交朋友,增進友誼;致公黨還協助引進海外資金和捐款,支持國內公益事業(yè),其中包括建醫(yī)院、辦學校、扶貧及賑災等活動,同時積極為海外華僑華人、國際友人及機構來華投資、創(chuàng)辦公益事業(yè)提供協助。目前,中國致公黨與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包括洪門社團在內的海外社團及人士建立了廣泛的聯系。
在新的世紀,中國致公黨將繼續(xù)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的聯系,鼓勵海外僑胞融入當地主流社會,為所在國的經濟發(fā)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,推動所在國與中國的經濟、文化交流與合作,關心和支持祖國(祖籍國)的現代化建設;團結和引導廣大歸僑僑眷積極投身于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(yè);加強同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的聯系,鼓勵他們回國服務和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;廣泛聯系海外僑團和人士,促進包括港澳臺同胞、海外僑胞在內的華夏兒女的大團結,為統一祖國、振興中華做出不懈的努力。
致公黨成立至今,已召開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,歷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為陳其尤、黃鼎臣、董寅初、羅豪才?,F任主席萬鋼,常務副主席蔣作君,副主席王珣章、程津培、嚴以新、黃格勝、曹小紅(女)、李卓彬、閆小培(女)、曹鴻鳴。
目前,致公黨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慶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云南、四川、江蘇、浙江、遼寧、湖南、安徽、山東、海南、貴州、湖北、陜西、河南、江西等省、市都有地方組織。
基本準則
中國致公黨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為基本準則,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。長期以來,致公黨作為參政黨,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,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致公黨參加國家政權,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,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以及方針、政策、法律、法規(guī)的制定執(zhí)行;積極發(fā)揮民主監(jiān)督作用,為國家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作出貢獻;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,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,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努力;維護歸僑、僑眷的合法權益以及海外僑胞的正當權益,積極向政府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合理要求;積極開展對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的聯誼活動,廣交朋友,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(yè)。同時,做好經濟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引進工作,開展對外友好和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,以促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。